查看原文
其他

公园城市:半城繁华半城青

锦观新闻 2022-06-07


今日,

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

在成都举行!


围绕“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主题,

全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咖”

汇聚蓉城,

共商公园城市建设,

共话绿色低碳发展!


鲁家滩湿地 王晓琳/摄影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在布局低碳产业、开展降碳行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取得突出成效: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更加高效、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人均碳排放低于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中多个城市,荣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绿色低碳,成都这座公园城市,正呈现出半城繁华半城青的城市特质。

 

←左滑图片查看海报

公园城市的半城繁华半城青,

建立在不断升级的产业上。


近年来,成都瞄准重点产业细分领域,不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升级: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成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全市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分别增长24.3%、13.6%、10.1%,先进制造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同时,以“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以“加法”壮大绿色产业,“十三五”期间,成都淘汰落后产能超过300户,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清零,累计注册新经济企业超过45.8万户,推动以龙泉、郫都为核心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前,我市节能环保规上企业主营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左滑图片查看海报

公园城市的半城繁华半城青,

建立在不断推广的科学技术上。

 


聚焦绿色低碳科技前沿,充分发挥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性、前沿性创新资源,以及四川大学、石油大学、东方电气、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企科研力量,成都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在新能源、储能、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科技成果,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人造太阳”装置等技术国际领先。


推广清洁能源,成都已基本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推动万象城二期等多个天然气综合能源项目落地;建成充电桩2.8万余个、充电站701座;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意见,建成加氢站2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70辆,成都也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百台以上规模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清洁能源占比已提升至62.6%,优于全国38.3个百分点。

 

←左滑图片查看海报


公园城市的半城繁华半城青,

建立在科学高效的制度之上。


成都将碳排放强度控制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市)县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深化以试点方案为统领、年度计划为支撑的落实机制,单位GDP碳排放“十三五”累计降低20.96%,超额完成约束目标。


创新低碳发展新机制,成都首创提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路径的碳普惠机制,绿色公益平台于今年5月13日正式上线;指导5家重点发电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扩围开展重点企业碳核查;组建出口产品低碳标准与认证联盟,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率先开展出口产品低碳认证,39家企业累计获得52张低碳产品或碳足迹认证证书。


田相和/摄影


提升低碳发展基础能力,成都系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培训,统筹推进市区两级温室气体清单和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编制,连续三年发布城市级绿色低碳蓝皮书,统筹绿色生产、生活、生态三大领域创建绿色低碳示范单位。


持续拓展低碳领域国际合作,成都加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作为国内唯一政府部门代表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宣传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成都经验。

 

←左滑图片查看海报


公园城市的半城繁华半城青,

让市民畅享绿色幸福生活。


近年来,爱上绿色低碳生活的成都市民越来越多,简约时尚的低碳生活方式在蓉城日益普及。


随着成都大力推广低碳出行和智慧停车,成都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已超过185万人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蓉e行”平台累计申报私家车自愿停驶36.8万天,智慧停车信息平台整合停车场2500个、共享车位超50万个。


随着成都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逐步超过90%,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与此同时,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已达到95%,全国首个环保类联合性志愿者社会组织在成都成立,并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万余场。


温江南城绿道 梁波/摄影


坚持减碳与便民同向而行,成都深入推进城市差异化协同发展,以TOD示范项目引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公共服务体系重构,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持续提升绿色出行比例,截止2020年底,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8公里,位居全国第四;中心城区运行常规公交线路1199条,建成区内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


当前,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绿色交通体系在成都基本形成,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从2016年的45%提升至2020年的57%。


“成都遍布全市的绿道及相关设施,为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了践行低碳生活的绝佳条件。”“蓉漂”高雪梅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白洋

海报制作 曾雪柔 唐元

编辑 凌晨

校对 唐元

审核 张婷婷 李影 庄伟伟 饶竹舟

监制 孟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